今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者、“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先生108周年诞辰日。1935年,钱学森赴美国留学,十年后,成为了世界一流的空气动力学家、火箭专家,然而,他却一心想念着祖国。当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钱学森按捺不住回国的愿望,迫切希望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为了能回国,他历尽艰难躲过跟踪,躲进一家咖啡店,在一张香烟纸上匆匆写下了一封求助信,表达了返回祖国的愿望。这封求助信几经波折,终于寄到了中国。
叔通太老师先生:
自1947年9月拜别后未通信,然自报章期刊上见到老先生为人民服务及努力的精神,使我们感动佩服!学森数年前认识错误,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然而世界情势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问题等待解决,学森等人的处境是不能用来诉苦的。学森这几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围内努力思考学问,以备他日归国之用。
但是现在报纸上说中美交换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说谎,谓中国学生愿意回国者皆已放回,我们不免焦急。我政府千万不可信他们的话,除去学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归不得者。从学森所知者,即有郭永怀一家,其他尚不知道确实姓名。这些人不回来,美国人是不能释放的。当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说谎是骗不了的。然我们在长期等待释放,心急如火,唯恐错过机会,请老先生原谅,请政府原谅!附上《纽约时报》旧闻一节,为学森五年来在美之处境。
在无限期望中祝您
康健
钱学森谨上
1955年6月15日
回国后不久,钱学森先生指导并开创了中国的空间事业,主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人造卫星技术专家,规划了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推进了我国空间事业成功起步和快速发展,促使中国空间事业取得了多个“第一”的辉煌。
高瞻远瞩开启中国空间事业大幕
作为我院的首任院长,钱学森先生亲手开启了中国空间事业的大幕。上世纪60年代初,通信、气象、导航等卫星刚刚诞生,就连研制和发射它们的外国科学家也处于探索阶段。在中国,只有钱学森等极少数科学家对卫星和空间技术有所了解,并积极主张发展。早在1962年,中国刚刚成功发射了近程火箭的时候,正是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尽早为发展人造卫星做准备”的指导思想。也是他,亲手培养了我国第一代人造卫星技术专家,并指导他们开始了中国空间事业的研制和长远规划。他亲手撰写的《星际航行概论》一书,囊括了空间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凝聚着他在领导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中所获得的第一手实践经验,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航天技术的学术著作,是上世纪人们系统学习航天技术知识的唯一读物,具有重大的启蒙和开山意义。
亲自主持我国第一颗
人造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工作
1965年1月,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研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计划,并获得中央批准。1968年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防科委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担负卫星研制工作,并任命钱学森兼任首任院长。他在“文革”高潮中临危受命,带领一批航天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精心描绘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蓝图。在研讨轨道设计时,是他勇敢地提出“我们的人造卫星要么不打,要打就打圆轨道,一定要非常精确,不能重复别人的路子”的指导思想;卫星出厂鉴定时,有人提出:卫星仅在地面模拟试验了5天,怎么能保证卫星打上去在太空中能运行二十几天?由于谁也给不出解释,卫星的出厂鉴定一直无法通过。是他收下厚厚的卫星技术和测试文件仔细看起,几天后在鉴定文件的封面上郑重写下了一行字:“我看,此星可以出厂。”他以他特殊的专家身份和真知灼见一语定乾坤,中国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中国空间事业由此开启。
毕生致力于航天人才培养
1956年回国后,他把自己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经验和智慧都无私地贡献出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亲自为学生和研制人员讲授航天知识。学生的学习计划他亲手制定,他的私人藏书也成了公共资源。在他的指导、培养和推动下,当年的那批卫星研究设计队伍,后来成为了我国空间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承蒙他施教的许多人至今仍对他心怀感恩,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在回忆他时,由衷地表示:“是他将我们这一代航天人领进了导弹科学的大门,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2007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看望这位96岁的老科学家,他仍满心惦念祖国人才培养问题,反反复复向总理提出了两条意见:一是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二是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
创建中国系统科学学派
钱学森先生从控制论思想中提取了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的内容,在领导我国航天科学技术的实践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创造了总体设计部的方法,奠定了系统科学的研究基础,这一模式被中国航天应用至今。他所强调的“抓总体,抓大总体,按系统分层次,把各个环节严密地组织起来”的卫星工程研制原则至今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组织机构设置和卫星工程研制的基本指导思想,成就了东方红一号、神舟载人飞船、嫦娥探月卫星等一系列的辉煌。可以说,中国航天的每一个标志性成就背后都有他的思想光辉在闪现。
钱学森先生是航天精神的光辉代表,强烈的爱国热情、崇高的民族气节,持续地追求科学、追求创新的执着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国航天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必将激励鼓舞一代代航天人为早日建成航天强国而努力奋斗!
返回顶部 |
最新文章
- 1脚踏实地,心系飞天--载人航天
......
- 2天舟加油
天舟加油!空间实验室飞行任务收官之战!......
- 3第十一届珠海航展
......
- 4中国航天60年
中国航天60年......
- 5亮“箭”文昌
亮“箭”文昌--长征七号首发......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 1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
12月29日0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 2美国空军提出“快速空间”概念,太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5月10日报道称,美国空...
- 3[图文]【国际太空】国际空间太阳能电站
摘要:1968年,美国的彼得·格拉赛博士首次提出...
- 4长征七号火箭明年首飞
目前火箭已由初样研制转入试样研制阶段,技术...
- 5美俄角逐太空新战场 “游戏规则”
当下,伴随航天技术“井喷”式发展,美俄对太...